2023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各类大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城市管理不断面临新情况、新课题,如何在执法过程中更加优化营商环境、突出服务质效成为新形势下新区执法分局面临的必要答题。基于上述问题,新区执法分局在平衡规范与包容、推动城市管理精细化上精准发力,通过多地走访学习、重构治理逻辑,从“围追堵截”转向“疏堵结合”。于2025年3月推出优化营商环境暨精准服务小微经济实施方案,简称“十四允许五服务”,旨在优化城市管理、激发市场活力,推动小微个体降本增效,打造“烟火气与品质感并重”的营商环境。 “十四允许五服务”核心政策可概括为“双轮驱动”:一是商户经营“十四允许”,二是店招设置“五服务”。聚焦店招广告“微切口”,以市场需求较多且有助于营造商业氛围的14类商户店家宣传经营情形以及个性化需求较高的5类广告招牌设置需求情形为重点,通过对特定区域放宽政策限制、简化审批流程、强化主动服务,助力打造特色营商场景。重点解决三个矛盾:市容管理与商业活力的平衡、审批效率与规范管理的兼顾、统一标准与特色发展的协调。 一是强化责任领导,联动推进。一方面落实“领导包保重点区域”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对15个重点商圈、3个特色街区实行“一区(街)一策”,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回头看”。另一方面街道部门“联动抓”。按照“属地管理、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原则,联合新区各街道、市监、公安、消防等相关职能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分步骤、有秩序地全面推进,形成了“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形式多样”的良好态势。 二是探索长效机制,以点带面。以创建试点商圈街区为契机,推进“放管服”模式优化升级,依靠精细化、常态化的“绣花”功夫,体现步行街“以点带面”的效果。总结提炼形成了实操性强、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标准,逐步将优秀经验推广至全区,同时配合潮汐摊区的设置,建立"潮汐执法"机制,实行错时巡查,定人、定时、定岗,全方位保障外摆点位良好秩序,推进区域内整体营商环境和市容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是聚焦关键突破,数字赋能。不断优化线上“店招备案系统”,打通相关职能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政策咨询、材料代交、设计指导、线上审批帮助等“一站式”服务。通过“安心营商保”等平台实现线上备案与监管,减少行政检查频次,落实“无事不扰”原则。 (一)重点商圈示范效应显现 在辖区内人流量较大的浙北购物运动体验中心、仁皇山天空壹号“阅”商圈、吾悦广场等商业体设置规模较大的“烟火市场”,采用“驻站式”工作方法,配备“服务专员”、畅通服务热线,提前深入集市开展常态化指导,引入250余家商摊,同时激发周边实体商铺消费潜力,创新城市新消费场景。通过打造特色鲜明、业态多元、亮丽美观的地标性夜经济生活集聚区,形成极具活力的夜经济“网红”品牌,释放集聚效应。 (二)特色市集培育成果 协调属地资源,设置场地引入第三方管理。积极探索流动摊贩划区域经营模式,摸底流动摊数量,盘活闲置地块,就地改造,化零为整。针对龙溪街道罗师庄片区外来务工人员多、人口密集、流动摊贩屡禁不止等特点,设置打造“溪心集市”疏导点位,同时引入第三方管理,从规范广告店招的设计与悬挂,到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再到增派执法保障力量,引导集市实现科学规范运营。此外,作为社区与新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和纽带,属地中队还依托“大综合一体化”功能,联合市监、应急、消防、卫生等部门不定期组织联合检查,定期培训,提升从业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