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宣讲送到田间地头,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文明新风吹遍家家户户,一颗颗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植根于全镇上下、百姓心中悄悄发芽、开花、结果。
李家巷镇秉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各类资源就汇聚到哪里”的理念,一个个生动的文明实践场景为“文明”描下浓墨重彩一笔,百姓们在家门口享受到摸得着、看得见的幸福。
一、宣讲鲜活多样,理论深入人心。“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在沈湾村文化礼堂,丁琦锋正在和村民一起分享党的二十大报告核心内容。“神州中华强起来,锦绣河山展新颜。四个意识要增强,四个自信要坚定。两个维护要做到,两个确立要践行……”在石泉村文化礼堂,节奏紧凑的快板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聆听,人群中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石城新声音”宣讲团成员刘芸以一段快板开场,通过“文艺+宣讲”的形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宣讲,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儿里,以后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倾听宣讲的群众纷纷表示听完这些宣讲感觉大有收获。
2021年以来,李家巷镇创新宣讲形式,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大家更好更深地学习党的政策及方针,以“小喇叭”“大树下”“小广场”“小舞台”等为载体,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党的二十大结束以来,全镇已开展镇村两级宣讲28余场.不管是在文明实践站,文化礼堂还是田间地头,以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一段段宣讲“声”入人心。
二、志愿汇聚力量,服务温暖人心。“奶奶,天气凉了,您外出时注意多穿衣服,家里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们。”这是村子里的助老志愿者。
“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这是参与疫情防控的志愿者。
“请您佩戴头盔,安全出行。”这是马路上的文明劝导志愿者……
李家巷镇充分统筹调动辖区资源力量,组织镇村社广泛开展志愿服务等文明共建活动,形成跨区域、跨单位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模式。围绕群众关心关切的难点问题,成立“交通文明劝导”、“小候鸟”等12支志愿服务团队,不断延伸为民服务触角。为强化“帮有礼”品牌打造,推动志愿服务精准有效,实践所提供“菜单式”定制服务,实施“你点单、我接单”定制服务项目。
“李大爷,我们给您家里的线路老化问题已经检查好了,下月我们再来,最近您出门时别忘了把家里的燃气灶、暖风机关掉,避免发生安全事故”。李家巷村的村干部茆鑫烨说。
同时建立制度体系,推动志愿服务常态长效。依托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站等载体,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交流会”等形式,开展对志愿者入门培训、技巧培训等梯次化培训,全面提高志愿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争先树优机制,制定文明诚信档案评定方法,根据服务频次、服务质量等指标,对志愿者进行打分,并每季度进行集中展示并获得在“石城联盟”商家的减额消费。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培训12次,培训志愿者85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项目人数近2000人。
三、助力基层治理,营造和谐关系。“凭着村级文明诚信示范户的身份,免担保、免抵押、更优惠利率,成功从农商银行贷款15万元。”2022年初,许家浜村村民陈某积极参与村里疫情防控卡点值班志愿活动成为了村里第一季度的文明诚信示范户,正好这段时间是他创业初期,资金不足曾让他一度陷入了困境,当无意间得知文明诚信示范户可以申请“绿色诚信贷”后,得到了创业的第一笔资金。说起这份贷款,陈某表示自己真是没想到,“当时是很感谢有这个政策,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文明诚信是财富,更是传承,是需要我们一代一代人去坚守的。”“自开展文明诚信考评以来,村风民风发生了可喜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群众积极配合村中心工作。”李家巷镇宣传委员黎静介绍,如今,村民能自觉维护门前垃圾桶的清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不仅提高了村容村貌,也切实改善了人居环境和村民的生活质量。
随着各项工作持续推进,村民们的观念也改变了。今年,李家巷村开展弁山环境整治提升,涉及到不少辅房的拆除和环境整治工作,其中有不少村民正是由于前期通过文明诚信等方面宣传营造的良好氛围,赢得了他们的配合和支持。截至目前全村累计拆除辅房20余处,环境整改点有200处,其中拆除乱搭乱建的大棚30处,垃圾清理50处,河道常态化整治4处,以及零零碎碎的杂物堆积整改。其中有10户家庭由于积极配合,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被评为三季度季度示范户,并享受到了“石城联盟”、积分超市兑换等优惠待遇。“为进一步推进文明诚信档案建设,李家巷加大了文明诚信档案考评和结果运用力度,打造文明诚信示范一条街,组建了‘石城联盟’,让商户加盟,给‘文明诚信示范户’等提供洗车理发减额、超市代金券等各类优惠政策。”黎静表示,接下来将让“文明诚信示范户”得到更多实惠,真正倡导文明新风尚。
在李家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处处可及、人人可为。一场场理论宣讲、一次次暖心服务、一桩桩惠民实事……文明如水,润物无声。这是一束束温暖的文明之光,折射出一座小镇的温度、深度和气度。


3395496-71649-650-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