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共享”诈骗手段在我市出现

来源:湖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8-17

“我现在真的很后悔,当初怎么就这么轻易地上了当……”近日,市民刘女士致电党报热线,称自己在没给对方密码和验证码的情况下,只是打开了“屏幕共享”,一眨眼就被骗子刷走了两万余元,因此希望市民朋友能提高警惕,不要再被这种诈骗手段给骗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原来前段时间,刘女士收到一条自称是某借贷平台“客服”的短信,短信显示她在该平台的账户活跃度过低,将收取600元每月的绑卡保护管理费,卡内自动划扣,如需解绑则需要添加“客服”进行操作。

  由于刘女士曾在该平台贷款,因此并没有怀疑对方的身份。随后,她添加了对方的QQ,在对方要求下开启了“屏幕共享”,并按照对方的步骤输入银行卡卡号等信息进行解绑。然而,等到她下班回到家,才发现卡里的两万余元已全部被盗刷,于是立马向当地派出所报案。

  什么是“屏幕共享”?据警方介绍,“屏幕共享”相当于手机的录屏操作。它会把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全都记录下来,并同步让对方看到,包括弹框显示短信、微信、其他APP推送的内容。

  而此类诈骗中,骗子往往冒充“公、检、法”或注销校园贷款的银行工作人员、平台客服人员等,诱导受害者使用腾讯视频内的“屏幕共享”功能。一旦受害者使用此功能,即使骗子不主动询问,也能看到受害人手机上的所有信息,包括输入密码时跳动的字符、收到的验证码等,从而转走受害人卡内资金。

  警方表示,其实这类骗子的套路主要分三种。一是诱骗事主开通“屏幕共享”,即通过某些APP自带的屏幕共享功能,骗子能够实现实时监控事主手机的所有操作;二是登录网银,实时监控短信验证码,即骗子先以指引操作为由,让事主下载APP并打开屏幕分享功能,再利用事主之前透露的银行卡号,随即登录网银进行转账操作,实时监控事主收到的短信验证码;三是转账,即骗子先哄骗事主主动进行转账,如果事主发现被骗,或者迟疑,便通过偷偷截获的验证码,进行转账操作,在事主毫无知觉的情况下,将资金转走。

  警方在此提醒市民: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因为这样的操作会让你在陌生人面前毫无秘密可言。此外,接到自称客服人员打来的“货品质量问题”“快递丢失破损”的电话建议立即挂断,与官方客服或卖家进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