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丢包诈骗。该类诈骗中,施骗人员故意遗失一包物品在受害人附近后离开,其同伙则装过路人“协助”受骗人检拾物品,将受骗人带至避静无人处平分。称其愿意“吃亏”,让受骗人拿出身上所有钱物,将该包拿走。或让丢包者返回找到受骗人,并以所丢物品不符为由,要求受骗人拿出财物赔偿损失,乘机实施、抢夺、抢劫等犯罪活动。 2、利用封建迷信手段实施诈骗。以算命、代人驱鬼、消灾等名义诈骗。该类诈骗一般先由一人向受害人打听“某神医”在什么地方住,其同伙适时出现自称知道“神医”在哪里,愿意引见并鼓动受害人一同前往,在找“神医”的路上以拉家常的方式套取受害人的基本情况,再想法告诉冒充“神医”的同伙,见面后“神医”利用套取的情况骗取受害人的信任,然后鼓吹受害人家庭有血光之灾,家人有病疼等,让受害人拿出大量现金来做法事,后用调包手法,以废纸、冥币等物将现金换走。 3、利用作废外币,或低值高额外币(如秘鲁币)冒充美元、英磅实施诈骗。该类诈骗多选择银行停止营业时间,在银行附近实施。其多称在急需人民币现金,愿意低价兑换或抵押外币。其同伙则以过路人身份经过,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鉴别真伪,介绍外币当前行情,唆使受害人购买。 4、“宝物”诈骗。如以鱼甘油冒充珍珠,以玻璃或塑料珠冒充夜明珠,以藏宝图、巨额遗产继承为饵,“寻求合作伙伴”骗取钱财。该类诈骗:一般都自称家有急事,急需现金(如家中人有生病住院),被迫低价出让祖传“宝物”,其同伙适时以旁人身份出现,帮助鉴别真伪,并表示愿意购买,但无现钱,唆使受害人购买“宝物”,或与受害人共同出资购买等。 5、换零钱诈骗。犯罪分子以零钱换大钱或持以假钞方法为由,趁人不备,采取调包方式,进行诈骗。 6、假借手机诈骗。犯罪分子以做生意谈业务为由,借故使用受害人手机,乘人不备,将手机骗走。 7、利用“短信息”进行诈骗。犯罪分子向大众手机发送有关"银行卡异地消费、高息贷款、中奖信息、或假冒催款发短信,如:请把钱款汇到XXXXX账号,设置圈套,诱骗事主到ATM机进行转账操作。 8、利用“电脑芯片”等高科技产品进行诈骗。该类诈骗施骗人主动与受害人搭识问某某公司在什么地方,其同伙则冒充某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出现,称某公司已垮了,施骗人遂称身上带有“电脑芯片”(一般称医院、电信等部门需用的)急需出手。其同伙则邀约受骗人共同垫资购买芯片,然后转卖给采购科长赚取高额差价。用此办法将钱骗到手后要求受骗人一人去找采购科长后携款逃走。 9、冒充国家工人员、和尚、学生、残疾人等特殊身份人员行骗。如假冒记者收取赞助费、宣传报道费、假冒和尚、尼姑化缘、冒充警察、律师帮助在劳人员减刑收取“活动”费,冒充医院、工作人员,称其在外亲属遭遇意外、生病缴纳医疗住院费等手段骗取财物。 10、以出售药品、保健品为名进行诈骗。将普通中、西成药,改换包装冒充特效药品或长寿保健品等高价出售。该类诈骗一般都持有伪造的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疗效证明、广告批准文号等。 11、退费退税诈骗。基本内容是打电话冒充税务人员称对事主的住房或车辆予以退还税费。骗子利用各种非法路径获知事主购房、购车信息后,冒用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称可退还部分税款为名,指挥事主在自动取款机上进行转账诈骗。 12、盗用QQ诈骗。嫌疑人事先用病毒软件盗取他人QQ号码,用盗取的QQ号上网寻找作案目标,冒充QQ号原主与其亲友聊天,播放QQ号原主的视频博取信任,随后发布因某事急于用钱的信息,要求受害人将钱汇至指定账户。近来一些犯罪团伙专门盗取国外留学学生的QQ号码,利用其亲友不便联系及核实的情况实施诈骗。 13、法院传票诈骗。随着通讯工具的日益普及和信息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电话或手机信息等通讯工具进行诈骗犯罪。他们往往利用少数群众法律常识薄弱,冒充司法机关进行诈骗,给群众造成物质损害和精神伤害。 14、称学校退学费或增加学费进行诈骗。犯罪分子清楚学生及学生家长的所有个人信息,并以此博取受害者的信任,他们借口“退学费”的理由,蛊惑不明真相群众到ATM柜员机上去操作,这些群众往往不知道操作程序其实是转账程序,结果将自己银行卡内的钱转到诈骗银行卡内,犯罪分子以此来诈骗他人钱财。 15、用领导的名义进行诈骗。一些犯罪分子会假借领导的身份向学生借钱,他们熟知学生的身份和领导的所在处,借此博取学生的信任来骗取钱财。 16、上门推销物品进行诈骗。犯罪分子冒充学校有关工作人员,混入学生宿舍(公寓)楼栋对新生寝室进行上门推销,贩卖各类商品及出版物等进行诈骗活动。 17、利用营销策划活动进行诈骗。犯罪分子利用营销策划活动,给出让人心动的条件,降低受骗者的防备之心,待钱财到手后便卷铺走人。 18、谎称包裹里有违禁物品进行诈骗。犯罪嫌疑人使用群发短信或拨打电话等形式,先冒充邮政局工作人员,以包裹内有违禁品为幌子引起当事人的好奇心,而后又冒充公安民警的身份以获取信任,最后以身份信息泄露、银行卡升级保护等借口诱骗被害人到银行转账进行诈骗。
3272521-71849-650-信用风险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