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老年模式 退出老年模式

诚信故事|沈云如:“我只是在做分内的事”

来源:南太湖号 发布时间: 2021-06-22 00:00

17年青春献身国防,21年岁月心系群众。他用“平凡”,恪守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诠释情与法的交融。他的身上,闪烁着荣誉的光芒——全国最美基层民警、中国好人、“浙江骄傲”、“浙江好人”、浙江省道德模范、浙江省最美公务员、湖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湖州市最美退役军人、湖州市第四届道德模范暨2020年度“最美湖州人”、长兴县“人民满意政法干警”、长兴县公安局“四星”民警、个人二等功1次……

  然而他自己却说,这不足挂齿,只是在做分内的事。他所指的“分内的事”,除了帮助无户口人员解决户口问题,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帮百姓生活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诺言。

  他就是最美民警——沈云如。

第34个名字 孜孜不倦攻坚户口难题

  “长兴站到啦。”2021年5月1日凌晨,三名风尘仆仆的老民警走出高铁站,其中带队的正是沈云如,同行的还有一位75岁的老人老肖。

  原来,今年年初,沈云如回到乡下老家,听说村里的老肖因没有户口享受不了相应保障,生活困苦,他就此留了心,也暗暗地下决心要帮他找回身份。   

  “老肖的老家在云南,33年前离家至长兴,我就多方沟通联系上云南省威信县公安局扎西派出所帮老肖寻亲。”

  4月底,老肖终于与故乡的一位亲人相聚。但要落户,原始户籍还得再调查。

  为了让老肖尽快拥有自己的合法身份,沈云如一行便陪同老肖赶赴云南。途中,沈云如不小心崴了脚,但他怕耽误工作进度,咬牙忍痛继续赶路爬坡,挨家挨户走访调查。

  马不停蹄地忙活了三天,当地村委终于出具老肖在当地出生的证明、派出所出具老肖在当地无户口且无办理过身份证记录的证明。

  而像老肖这样,通过沈云如获得身份,找回“人生”的普通人,在沈云如的笔记本上,还有33位。他默默扎根基层派出所,时时处处为民排忧解难。奔波数万公里,为这些无户口人员解决难题,帮助他们解决户口问题,走向生活“脱贫”,重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没有十几年吃过苦,没有十几年党的教育,部队的培养,后面是不可能有这样坚定的信念。”今天的沈云如依然常常想起那些出生入死的岁月。

  记忆最深的是班公湖。两万多公里边境线上,戍边战士们必需的生命给养,都要靠沈云如他们一趟趟空运。

  “现在年纪大了,反应也大了。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该高的他不高,不该高的都高了。当年一起并肩作战的几个战友,四十多岁,人已经走掉了。”沈云如感叹着,却依然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也庆幸拥有这17年岁月峥嵘,为后来21年基层工作打下了基础,也为人格的塑造写下了基调。

  “人在吃过苦以后,经历过事情后,思想肯定不一样了。我想,这么多战友,连命都不顾,死都不怕。我在后面做这点工作,算什么呢?”

把身子沉下去 共建共治守护一方安宁

  “正是因为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派出所集中全部精力和注意力做基础。沈云如才能沉下心来,把精力放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做好户籍工作的同时,推进其他工作高效开展。让他有时间、有精力去帮助老百姓实现。”长兴县副县长、公安局长盛洪卫说。

  长兴地处浙皖苏三省交界,县域面广、交通安全压力严峻,派出所警力远远不够。2018年,水口、小浦和图影探索派出所与交警中队融合试点,迈开了县公安局大部门大警种制改革的步伐。9月,沈云如所在的虹星桥派出所正式启动“所队融合”。

  沈云如正是在这一年响应改革,主动申请从条件好、离家近的城区派出所,调到距县城10多公里的虹星桥派出所,挑起了户籍工作的大梁。履新不足月,他就走遍了辖区的17个行政村。

  “所队融合”机制下,每一件警服都回归为一个警务资源。而“所片格”层级架构,则让职能、力量和能力都回归了本地。

  在长兴公安农村地区交通亡人事故“创零”OKR管理体系下,道路交通管理业务也成为派出所最基础、最底层的公安业务。虹星桥派出所采取了几项措施,包括民警能力提升工程、路面警力保障工程、交安设施完善工程、重点群体见面工程和早晚高峰劝导工程。

  细心的沈云如也在交通巡逻时受到启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新当选的湖州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沈云如提出了关于规范设置道路开放式路口警示桩的议案。

  “为什么有的路口警示桩视觉效果不明显?”“能不能参考高速公路减速带的设置?”

  在他的建议下,虹星桥派出所推出“交叉路口9项12种”:增加爆闪灯、反光道钉、语音提示器;提升人行横道标志标线、减速让行标志标线、停止线;修整绿化带、警示桩和减速带。

  贴心的沈云如,做起群众工作更是得心应手。

  所里流传着一本厚厚的黄页,里面记载着辖区内60岁以上老人的出行信息。谁家的老人爱出门?是坐儿孙的私家车,还是自己骑上电动车?……经过摸排全部建档,针对出行频率和交通工具建立交通安全危险系数评价表。

  每次下到田间地头,沈云如总是揣着它,在做户籍工作的同时,对重点群体入户家访,普及交通安全知识、防诈骗知识。遇到沈云如家访,老百姓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拉着沈云如的手,让他“等一等再走”。

  而曾受过他帮助解开28年户口难题的徐某如今也主动加入了文明劝导的队伍,每天早上7点左右,都能在村口的路边看到她劝导的身影,“是沈警官给了我第二次人生,我为村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不是应该的吗?”

  扎根公安21年,沈云如退伍不褪色,把红心向党的使命情怀和报效祖国的忠诚本色融入情法交融的基层工作,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入户家访、出街巡逻、跨省调查,他把身子沉到最基层,马不停歇地为一方百姓守护安宁。

一个都不能少 脱贫致富实现美好生活

  如今,在沈云如的带头下,沈云如志愿服务队成立,服务队志愿者由原来的十几名扩大到160余名。“我们服务队志愿者们都有一个深远的目标:让无户口人员从身份‘脱黑’走向生活‘脱贫’,让特殊家庭实现‘盼梦’向‘圆梦’转变,走向共同富裕。

  “事实上,绝大部分无户口人员都是一些家庭贫困的人员,解决户口问题只是开启他们新人生的一个起点,后面还有很长一段我要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沈云如神态坚定,在他的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

  今年57岁的姜某是林城镇龙丛村的村民,2019年,在沈云如的帮助下,他终于告别了27年的无户口生涯。但靠打零工为生的一家子本就入不敷出,当年女儿考上大学却因实在交不起学费而放弃就读。如今,女儿虽已出嫁,不用再抚养,但老两口身体每况愈下,每个月的医药费就要上千元,生活依然艰难。

  沈云如一直跟踪着姜某的情况,今年,他跟镇里提出,由政府跟企业对接,提供一些简单的岗位,让像姜某这样的家庭能有稳定的工作和特殊保障。如今,这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另一村民罗某家跟姜某家的情况如出一辙,只是罗某的儿子还在通过勤工俭学读研究生,“我们想联合镇里或者县里的相关部门、企业家对这样家庭的孩子进行学习资助,同时对家庭其他成员提供就业帮助。”

  朝着这一个个目标,沈云如和志愿者们奔波着,联系相关部门、企业,对低收入农户进行就业指导推荐、种养殖专业培训、农产品销售等帮扶;深入乡村、敬老院、学校、医院、企业等一线,看望慰问弱势群体;针对重点困难对象逐个进行微心愿帮扶……自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先后开展就业指导推荐、种养殖专业培训、农产品销售等帮扶100余次。

  开展的“云如圆梦”“春蚕助学”“助老扶残”等志愿服务活动,为特殊人员实现了就学、就医、就业、回乡、办证等不同心愿。

  一个个贫困家庭逐渐走出困境,一个个圆梦行动正在实现……“希望通过发动帮扶群众的示范效应,让先富带动后富,让更多人实现美好生活。”沈云如如是说。

分享到:

  • 主办单位:湖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电话:0572-2399995   网站地图    我要留言
    浙ICP备2023011201号-1  湖州市公安局公共信息网络安全报警  浙公网安备 33059102000330号  网站标识码:3305000051

    该链接属站外链接,将无法使用辅助浏览工具! 是否继续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