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常见的消费现象,你被套路了吗?

来源:吴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1-03-08

“三八节”前夕,各大商家优惠活动层出不穷:部分服装5折、“全场买一送一”、“满500送50”,面对林林总总的优惠,总有消费者掉进各种“陷阱”,家住吴兴区的王女士日前就向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吐槽”自己的遭遇。

 近期,王女士在节日来临之际,想送自己一份礼物,于是前往某商场购物,看中一根金项链和一副耳坠,折后价格分别为9800元及998元。根据商场活动,满10000元可享受1500元优惠券。但当王女士前去付款时,工作人员表示不能使用该优惠券,追问原因,商场表示要单笔消费满10000元才能享受该优惠,王女士表示不满,无奈只能求助市场监管局。

根据该商场优惠券使用细则,只注明每满10000元可享受1500元优惠,并非工作人员所说的需达到单笔消费金额满10000元才能享受。经该局工作人员调解,商场向王女士赔礼道歉并退回1500元。

面对纷繁复杂的“三八节”优惠活动,吴兴区市场监管局、区消保委在此温馨提醒广大女性消费者:理性消费,警惕“陷阱”。

 警惕各类常规猫腻

对商家的打折促销,消费者要谨防商家虚假标价、模糊标价、虚构原价、虚假折扣、模糊赠售、隐瞒价格附加条件等销售陷阱。同时应提防“降价促销”,“消费返券”的消费陷阱。“消费返券”实际必须购满规定数额商品才赠券,消费者为使用赠券,不知不觉中往往会按照商场设置的方式循环购物。而降价促销,不排除部分商家就是在利用这种方式抛售积压陈货、滞销商品、残次商品甚至是假货,因此消费者在面对商家打折、促销商品时,一定弄清活动细则或服务的内容,货比三家,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购性价比高的商品或服务,切勿因打折而盲目消费。

警惕新型消费陷阱

拆盲盒、收集盲盒、追逐“隐藏款”,如今已成为不少年轻人一种新的解压方式。盲盒不仅备受年轻人的青睐,还被各路商家和投机者追捧不已。“三八节”前夕,各种针对女性消费者化妆品盲盒也悄然上市,这类的消费方式,因为商家大多数不公布盲盒标准款或者隐藏款的发售数量等信息,导致信息不透明,因此存在很多消费陷阱。不排除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等行为,因此针对盲盒等新生事物,广大消费者应理性消费。

警惕预付式消费风险

结合以往投诉热点问题,预付式消费纠纷是“三八节”后消费维权的重点,“美容美发卡充1000元送300元”、“健身年卡、季卡、月卡优惠大酬宾”、免费体验课……面对节日期间纷繁复杂的预付式消费促销手段,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后却出现了各种与合同约定不符、商家赠送商品或服务“打折”的情况,因此,消费者需擦亮眼睛,不要因折扣力度大就大额度购买,在选择预付式消费时,勿一味轻信广告促销,勿轻信口头承诺,要对预付式消费卡的使用范围、期限、功能、退款条件等细节作了解,最好签订书面合约,详细注明卡的有效期、违约责任等相关条款。还要特别关注终止服务、转让等限制性约定。

查看标识,把关质量

对于化妆品、卫生巾等女性用品的选购,要注意检查产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及卫生许可证批准文号、生产许可证等相关标识,切勿因价格便宜而盲目囤货。

对于服装、箱包的选购,要注意查看标识,内容包括生产商的名称和地址、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或规格、产品成分、维护方法、执行的产品标准、安全类别等,产品附带的材质样块应与主体材质完全一致。尽量不要选购无使用说明或使用说明信息不全的产品。

“三八节”活动期间,购买商品搭配一定的赠品成了促销的一种有力手段,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商家附带赠品的商品时,要仔细查验赠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相关信息,若商家在票据上注明“赠品不包质量”是无效的,不能免除经营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在购买商品时,消费者最好要求商家在发票上注明赠品内容及相关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保管凭证,及时维权

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或接受服务时,应选择信誉度高、口碑好的商家;消费后应索要发票、“三包”凭证等服务单据,查看凭证上的相关内容,了解商品的使用方式、有效期限、商家的服务项目、退款条件等细节,同时在购买物品时应当场验货,以便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