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为至宝一生用 心作良田百世耕——诚实守信候选人潘平福事迹

来源:信用湖州   发布时间: 2020-06-11

“诚为至宝一生用之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耘有余”,这是荻港先祖写下的对联,也是荻港子孙世代传承的祖训。在这里,有一家 100 多年历史的聚华园老茶馆,77 岁的潘平福从 1966 年盘下这家老店,历经热闹繁华衰落,如今成为古村老人们喝茶聊天唯一的好去处,53年来,他坚守着开业时对老茶客们的承诺,不卖高价不关门,低价供应茶水,而且顾客可以坐一整天。他说,只要他在,“一元茶馆”就永远给老人们备足茶水。他秉持一颗善心诚信经营,53年来与老茶客之间质朴感人的故事传递着善意,延续着温暖。他曾先后获得湖州市个体劳动者优秀会员、市传统技艺展示基地、浙江好人、第十一届全国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他的茶馆成为村里一张“金名片”,吸引了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记者和四面八方游客慕名上门。

一杯一元茶,坚守诚信承诺

每天凌晨四点,天蒙蒙亮时,潘平福已经开始一天的忙碌。茶馆里没什么特别的布置,老式煤饼炉上,坐着几只上了年头的茶壶,大汗淋漓地,“嗤嗤”喘着热气。发黑的白炽灯泡下,老潘埋着头,弓着身子,不声不响烧好足够的水,备好足够的茶,擦干净桌子凳子,摆好塑料暖瓶、搪瓷杯子……他必须抓紧时间,在五点之前做好所有的事,因为老茶客们就要来了。不到6点,茶馆里已经人生鼎沸,茶客们坐在一起,家长里短,茶香弥漫。对于这些老人来说,茶馆就是他们和这个世界连接的地方,唯有在这里喝上一杯茶,一颗心才仿佛安稳地有了着落,这一天才算有了真正的开始。

茶馆是茶客的命根子,老茶客们看潘平福开这个茶馆不容易,所以在2011年,他们主动要求茶水涨价。拗不过茶客们的一再坚持,潘平福把价钱提高到一块钱,还可以喝上一整天。在2014年,茶客们又提出,要自己带茶叶,只需潘平福提供热水。就这样从5毛钱一杯热茶,变成一块钱一杯热茶,到如今一块钱一杯热水。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赔本的生意,但他却将这生意做了一辈子,尽心尽力为老茶客们服务了一辈子,他说,他到这个岁数了,做的不是生意,是良心,是诚信。老潘的诚信坚守和老茶客们不忘善心、齐心向善之举,使当地的书法家很受感动,给聚华园茶馆题字“一元茶馆”。

一把剃头刀,古老手艺温情服务

为了补损茶馆的亏空,潘平福在茶馆的角落里开了一个老式的理发店。他14岁学剃头,已经六十多年了,是当地知名的剃头师傅。他所有的剃头家什,只有一面镶着旧木框的镜子,一把上了年头的旧椅子,一个用于洗头的搪瓷脸盆,剪刀梳子夹钳和刀布,工具简单存旧老式。但潘平福手艺精湛,剃头、刮面、掏耳朵,一招一式,细腻流畅,干净利落,整个流程下来却只收10块钱,让顾客们廉价地享受着传统剃头匠古老手艺的温情服务,老潘的老手艺好脾气也得到大家的交口称赞。当然,他的老主顾还是这些茶客,为了回报热水的恩情,不管距离茶馆多远,他们总会来理发。就这样,老潘和茶客们之间彼此体谅,相互照顾,相互依赖,让善意和感恩继续在一把剃刀上传递着温暖,在茶馆里慢慢漫延开。

一个哑伙计, 爱心接纳相携相伴

茶馆里唯一的伙计是个哑巴,父母在他年轻的时候就过世了,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人都嫌弃他又聋又哑不够聪明,只有潘平福不嫌弃他,爱心接纳他,留在茶馆负责生炉烧水打扫卫生,给客人续水泡茶。有哑巴在,潘平福才可以安心地去理发。潘平福说:“虽然茶馆收入微薄,还要支付哑巴一些工钱,但没有哑巴这个人,茶馆也是开不下去的,所以我帮助他一些,他也帮助我一点,两个人相携相伴共同为荻港的老人们尽心服务。”

一本留言本,驻足旅客写满感动

茶馆不仅是荻港老人们戒不掉的念想,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关注。翻开挂在墙上的留言本:“一元白茶,甲子度发,篾笼喵呜,三更暗哑”“千言万语道不尽喜悦,百年老屋述说百年情愁”……说起这本写满感动的留言本,潘平福说,是一名来荻港观光的旅客给他的建议。如今,这本留言本已经快写完了,每一页上写的字,潘平福总在空闲时间细细品读,让他更加觉得自己的坚守是那么值得。

这么多年来,潘平福有过机会离开这个店,另立门户(只开剃头店),也可以不守着这个店,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安度晚年。他说,现在的孩子们忙,老人们寂寞的可怕,如果再没有一个说话热闹的地方,他们该多难过。是的,伙计哑巴离不开他,村里的老人们离不开这个茶馆,他的内心深处也割舍不下蕴藏着深厚情感的茶馆。一个人要做一件好事并不难,但要一辈子做好事就不易。可潘平福却默默开了一辈子茶馆,做了一辈子好事,为了履行一句承诺,为了坚守一份乡愁。他说,只要他在,茶馆就永远向老人们敞开,只要还有一个茶客,他就会沏好一壶茶,静静候君来。

201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浙江省道德模范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