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电信诈骗常见类别

来源:市信用中心   发布时间: 2019-08-26

1、网络刷单:

案例:诈骗犯甲给在校生李果发信息:"因您优秀的网淘购记录,现邀您进店做好评,详询请添加QQ***"。李果加QQ询问流程后,表示想做刷单。甲就发来一个任务和一张微信二维码,添加微信后扫描了二维码支付98元,甲立马转账102元的本金加佣金给李果,并询问是否还要继续,于是又完成了一笔686元后,甲告诉李果还需要购买4单才能把本来和佣金反还。这时李果说钱不够了,甲就再也没回应了。意识到被骗的李果立马报警。

手段:诈骗分子通过QQ群、微信、网页、论坛等渠道发布“足不出户,日赚千元”、“无本创业,工资日结”等赚眼球的广告语,以给网店刷单提高商家信誉的方式,指定刷单人在某网络平台上购买指定的物品,交易成功后会承诺将本金和相关奖励一同返还给您,由此您可以轻松快速得到高额的回报,诱骗刷单人不断投入资金刷单,最后并不按事先约定还反本金和报酬,直到您意识到被骗报警。

警方提示:不要从事不合法的兼职工作,否则不仅容易上当受骗,而且可能还会承担法律责任,实际上,刷点、刷钻、刷积分等都不合法,相关的网上兼职也基本上都是欺诈。

2、提供特殊服务

案例:作案人甲利用计算机手段,将自己的微信定位在金华市婺城区附近。碰巧张远用微信搜索附近的甲微信并添加了好友。甲与张远聊到“约炮”话题,并开始商谈,最终以1500元的价格约定在某宾馆内等甲。后甲谎称到宾馆楼下,但以交定金、买辅助工具和“妈咪”抽头等名义分别让张远转款总计1900元,还声称马上就上楼,张远登录4个小时左右都未见有人来,才意识到被骗。

手段:诈骗分子利用社交软件添加附件好友、手游内添加陌生玩家求偶、发送特殊服务短信广告等来引起您的关注,加为好友后,会给您发送一条离您不远的定位,并推荐相关“上门服务”的套餐。选定服务套餐后,会让您宾馆开房并告知地址和房间号。过后谎称已到达宾馆楼下,会以先交定金、买药、“妈咪”抽头等名义分别让您转钱。所谓的小姐一直没来,您的钱也就被骗走了。

警方提示:当有陌生好友添加或收到“上门服务”等字眼的短信时,一定要有预防意识。不可以把自己真实的个人信息和位置告之对方,更不能相信先付定金之类的骗局。

3、冒充“医保局”“刑侦大队”“警察”

案例:一通自称金华市医保的客服给黄金名先生打电话,说他的身份证在上海嘉定区办理一张医保卡,查出有涉嫌骗保嫌疑,需要立刻转接上海刑侦大队(甲)配合调查,了解情况后双方加了QQ,甲某通过QQ对黄先生说12点事情还未解决的话,需要冻结他所有银行卡的钱并强制扣除一万五千元骗保费。让黄金名先去取出钱里的钱转账给甲确保自身清白。照做后再打电话就无法接通,才意识到被骗。损失19500元。

手段:诈骗分子以利用身份证异地办理市民卡、医保卡被透支或涉嫌骗保为由给您打电话,诱惑您拨打所谓“社保机构”、“警官”的电话处理,接着骗子又以调查“赃款”为由,诱骗您告之真实的个人身份和银行卡信息,并以证明您自身清白为由把钱转账到骗子的银行卡内。随后您就会和骗子失去联系。

警方提示:办理社保卡需要本人携带相关材料前往社保经办机构办理。社保部门不会通过电话的方式进行社保卡的办理。绝大部分医保卡不能“漫游”骗子声称的医保卡“在外地被盗用”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4、冒充银行客服

案例:嫌疑人甲利用电话给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某小区内的受害人东东发去一条短信:“【中国银行】尊敬的用户您好,我行信用卡诚邀您提升卡片额度,详情请拨打电话****申请办理,退订回复T。”正想着信用卡能调高额度消费的东东立马拨打了短信内的号码,并告知需要提额,对方是以为自称是中国银行客服,称经查询确实可以将额度调至30000元,可电话内直接办理。于是东东就按照“客服”要求把自己完整的身份证、银行卡号、卡背后三位安全码以及验证码告之对方,不久后就收到中国银行发来的两笔消费短信,总计9996元。立马报警。

手段:诈骗分子通常冒充银行给您发送短信:***信用卡可以提额80%,请拨打电话***。当您按照短信上的电话打过去要求提额时,通常接电话的都自称是***信用卡中心客服,告之可以提额。让您报完整的银行号和卡背后的三位数以及操作时收到的验证码。又称利用其他卡做绑定才可以激活,卡片信息和短信验证码也一并告之,没过多久发现卡内一笔钱被转走。

警方提示:银行客服通常会使用专门号码,市民对于陌生来电一定要提高警惕。即便是专门的客服电话号,也存在使用技术手段模拟的可能,市民不要泄露自己的密码等个人信息。如果遇到可疑情况,应到可靠渠道求证,发现上当受骗要及时报案。

5、冒充快递员

案例:一个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甲,给受害人王寒打电话,称王寒淘宝购买的一个快递在运输途中遗失,可以办理理赔。随后用支付宝加了好友,并发来一个申请理赔的网站链接,王寒按照链接提示,输入了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卡号以及密码,甲利用王寒提供的信息在凤凰金融APP内申请了一个几斤账户,以验证账号是小王的为由将王寒银行卡内的1600元转到基金账户,并要求支付宝的所有钱体现到银行卡内,后又被甲自由转换账户。接着甲以走流水名让王寒把钱转给其,通过网银小王分别转账5000、38000给甲提供的账户,甲说第二天等通知退款,王寒越想越不对劲,继而报警发现被骗。总计损失43000元。

手段:诈骗分子会自称是**快递客服给您打电话:由于运输快递的车发生车祸,快递丢失,需要给您赔偿并添加微信方便快速处理。随后骗子主动要求加微信或者支付宝好友办理退款手续,随后让您在一个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填写真实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支付密码、和网银密码,并发来一个二维码让其扫描并点击确认,您的钱就不翼而飞了。

警方提示:如收到声称是快递公司丢失包裹能给予赔偿的电话,一定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在对付提及要填写个人信息和发送二维码、网址链接时,应第一时间与平台卖家取得联系,同时拨打快递公司官方热线咨询确认。

6、冒充公司老板

案例:某公司女财务张丹在办公室接到一“客户公司”财务的电话,对方称有一笔合同款要转过来,并给了一个QQ号。之后,张丹添加对方QQ并提供公司银行账户信息。与此同时,又收到一条QQ名称显示是公司老板名字的信息,一时放松了警惕”,她没有添加过老板QQ,对通过“多人聊天”模式功能不熟悉,加上“老板”又是咨询“客户”合同款的事情,就误以为对方是老板。紧接着,“老板”以询问资金是否到账为幌子,借机向财务张丹了解公司账户的余额,为后续诈骗最重要的环节入局转账做铺垫。在 “老板”获取公司账户余额信息后,很快以一笔货款要支付为由,指令张丹汇款。因为有了前期的铺垫,对“老板”的指令并没有怀疑。于是,张丹往“老板”提供的账户转了28.4万元。直到次日上午,张丹在公司碰到真老板才知道上当受骗。 

手段:诈骗分子实一般在微信或QQ平台上,事先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真实老板的头像、姓名和其他相关资料,由于微信和QQ非实名、不能查验真伪,骗取您的信任,然后提出紧急打款等要求,对您的迷惑性极强。大额度的损失了公司财产。

警方提示:若财务人员警惕性不高,就很容易上当受骗,针对企业的诈骗,一般诈骗数额都较大。为了防止此类诈骗的再次发生,公司财务在汇款前,一定要当面或电话向老板确认之后再汇钱。一旦发现被骗,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7、网络贷款

案例:受害人温丽之前在好几个贷款网站上提交过自己需要办理贷款的信息。案犯甲得取信息后以办理贷款客服的身份给温丽打了电话,双方达成共识后加了微信好友。甲先发送了其公司的相关资质和营业执照,温丽信以为真,表明需要办理7万贷款。接着甲通过微信发送了一个二维码,让温丽扫描后下载一个软件,并且申请好贷款,照做后甲称要先缴费8个点费用贷款就能办下来,按照发来的付款二维码温丽就用绑定的银行卡内转账了5600元。等了一段时间后账户并没有收到钱反而发现软件中的资金被冻结,便问情况。甲说需要5000元费用解冻,等贷款到账户中5000元会同时返还到账户,温丽付款后,贷款一直未办下来,甲再也无回应。方知被骗,损失10600元。

手段:不法分子利用一些群众想做无抵押贷款并且想快速拿到钱的心理,诱导群众上当。取得群众的信任之后,不法分子又以“保证金”,“解冻账户”等说辞要求群众转账,达到诈骗财物的目的。

警方提示:有贷款需求的朋友们,应当选择正规的具备相应资质的金融机构办理贷款,切莫相信“网络借贷”电话的“三分钟到账”等说辞,遇到对方要求交付“保证金”,“解冻账户”资金等说法时,一定要保持警惕,不可轻易转账。

更不要在不靠谱网站注册网络贷款,填写个人信息,公司营业执照和资质也有伪造嫌疑,不要看到图片就信以为真。正规贷款公司都不会先收手续费、保证金再放贷。

8、代写论文诈骗

案例:吴维是某大学的大四学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交后,他便去实习了 。4月份,吴维收到学校发来的毕业论文答辩通知,告知其毕业答辩定在5月中旬,需要在5月1日之前上交毕业论文。吴维称自己平时都在实习,没来得及写论文,6000多字的论文,其中还有数据,不可能一个多月写完。由于时间紧迫,在收到学校通知的第二天,他便在网上找到了一家代写论文的“权威机构”。在对方将电子版合同传过来并承诺半个月内完成论文后,吴维便用微信支付了4000元的定金。由于其专业比较复杂,代写的全款是6000元,但需要先付4000元,剩下的等写完后拿到检测报告再付。眼看着快到交论文的时间,却迟迟未收到代写的论文,当他给对方发微信时才发现自己已被拉黑,多次打对方电话显示为空号,才意识到上当。

手段:不法分子以正在撰写论文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等及有论文发表需要的群体为目标,采用“撒网式”宣传,以群发短信、邮件、QQ消息、微信群以及在搜索引擎上消息置顶的方式发布虚假代写、代发表论文的消息,一旦有人与其联系,则进一步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代写论文本身就不合法,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其他类型的文章,在写作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都能够逐步实现自我充实、自我提升,不要总想着“投机取巧”。在此,提醒广大学生朋友,写毕业论文是自己完成学业的必经之路,找人代写一旦被查出,多年的辛苦学习就付之东流。同时,也呼吁高校完善学业评价机制,不让代写论文者钻空子。

9、游戏账号、游戏币诈骗

案例:嫌疑人甲通过QQ添加了受害人王涛为好友,并发消息说免费赠送游戏武器、游戏币“钻石”。过后几日,王涛主动和甲聊天问怎么送东西的程序,甲让小张发了CF手游的账号密码,便信以为真,接着王涛的游戏账号被系统锁定要解锁,就让其支付188元。随后便按照甲的要求添加了微信号进行支付,又称要躲避系统IP等理由先后让王涛支付400元、200元,以各种理由不停的转账,声称会退款。于是王涛越想越不对,发现自己被骗后报警,总计损失788元。

手段:伴随各类网络游戏的迅速走俏,由此引发的各类买卖网络游戏币、游戏装备、游戏账号实施诈骗的犯罪问题日益凸显。一些骗子打着买玩家手里游戏账号、装备等的幌子,利用假的交易平台,来骗玩家手里的钱财。

警方提示:切莫沉迷于虚拟世界,更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买卖的骗局。在网上交易游戏账号等的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增强防范意识,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账号和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要选择信誉有保障的交易平台,以防被骗。对对方提出的先支付要求或者提供的交易网站、支付链接,应随时保持戒备心,提高自身防诈骗能力。

10、冒充社交好友代买机票

案例:作案人甲冒充受害人孟云的微博好友,通过微博发送私信:“我在泰国的缘故无法登录微信,国际长途受限制,因此联系不上航空公司的经理(乙),你能帮我联系确认机票是否又预留吗?”并告之了自己的虚假身份证信息和航空公司经理的电话。乙接到电话核实信息后,说要孟云先付钱才能预留机票。后孟云和甲取得联系并告知需先垫付,甲又谎称账户处于外汇饱和状态(只能在国内的人汇款,网银也无法汇款),表示先转款13000到孟云的支付宝(附假凭证),又提示说要6小时后才能到账,让孟云先把钱支付给乙,并和乙联系。这时候乙说可以先付一半的钱,剩下等到账后再转,于是孟云凑了7000元转到了乙指定的银行里内,之后看到朋友圈说有人冒充自己骗机票钱才知道自己被骗。损失7000元。

手段:诈骗团伙成员先通过互联网搜索目标对象(此类目标以留学生、出境旅游、在国外工作及华人华侨为主),再进入目标对象的QQ空间,或者微信、微博好友,收集掌握其生活习惯及朋友关系等信息。接着使用一个新的QQ号码,把头像、简介、空间等信息都复制成跟目标对象的QQ信息一模一样。利用这个假冒的QQ号码,去添加目标对象的好友,如果添加成功,就冒充目标对象。谎称人在国外无法付款购买机票(以通讯不畅等理由),委托受害人帮忙订机票,先向受害人提供预付金额转账记录及所谓“航空公司”工作人员联系方式。让受害人帮忙代购机票,购票成功后,接着提供预付金额转账记录,让受害人接着帮忙购票。 

警方提示:遇到好友在任何平台的网上借钱或办事信息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在网络上涉及钱财交易一定要通过电话、见面等方式,直接向当事人本人核实,以免被骗。现如今社交APP都可通过WiFi直接语音视频通话,出国也不受限制。

11、冒充购物平台客服退款

案例:作案人甲通过手机号给已经网购的王喜打电话,自称是该网店的客服,由于商品有质量问题可以退款双倍作为补偿,王喜信以为真,后互加了好友。甲称将退款退到支付宝内,但迟迟未到账。后称是因为王喜的芝麻信用分不够,不能直接退款到支付宝账上,让其在“借呗”借钱提升信用,然后王喜就用微信的2700元以充Q币的方式给甲充值,甲说会把钱返回的,后又以其他理由,让其转账。王喜越想越不对劲,于是报警。

手段:诈骗分子自称购物电商平台客服,通过拨打电话方式,告之受害人购买产品有质量问题,后以协商数倍退款金额作赔偿为由,加受害人为微信好友,谎称“蚂蚁借呗”借款后系统会自动扣除,将受害人“借呗”钱款转移;诈骗分子制作“吸金”二维码,通过要求受害人扫描付款二维码或点击虚假退款链接等方式,实施反扣款式诈骗。

警方提示:接到陌生电话自称是电商平台客服的,请立即挂断电话,务必通过购物电商品台与正规客服直接联系核实。不要随意点开陌生人发来的二维码和链接,也不要将银行卡账号、密码和验证码告诉陌生人。请请立即拨打110进行报案。

12、冒充朋友借款:

案例:“在吗?找你有点事!”突然收到好友(作案人甲)发来的QQ信息。“遇到点急事,能不能帮帮忙借我800元钱。”受害人小张心想朋友一定是遇到难事了,不然不会这么着急地向他借钱,便没有了戒备之心,用微信转账了800元。半小时后,甲说自己出了车祸,现在人在医院,需要1000元救命。小张再次不假思索立即给其转了钱。甲收到钱后连声道谢,并承诺第二天还钱。可到了次日,发现对方已将自己拉黑了。小张觉得不对头,立即拨通好友电话询问此事,才发现,原来前一天好友的QQ被人盗了,那个借钱的人是个“冒牌货”。立马报了警。

手段:通过社交平台,假冒所谓的朋友,利用没有戒备之心,以遇难为借口要求借钱,并承诺时间归还。一般会连续诈骗。当受害人转款后,就会失去联系。

警方提示:看到朋友急需帮忙时,要保持冷静,反复确认,千万不可立马转款,更不能泄露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

13、博彩诈骗:

案例:通过珍爱网添加了好友,相处一段时间后,确认了男女朋友关系,就骗受害人自己太忙了,让其帮忙操作一个博彩网站。登陆后押注三次变赢得了一万元,受害人想自己注册,并先后充值了三十几万进行博彩押注,后来进行提现时,发现网站无法登录,发现被骗。

手段:通过社交平台,添加好友后,不会一下展露目的,会以好友身份慢慢联系增加好感,赢得对方信任后,才开始推荐所谓的赚钱方法,一般博彩网站都是会让受害人尝到甜头,后诱其不断充值,最后无法提现。

警方提示:网络的博彩、押注网站都是背后有操控的,即使赢钱也不能顺利提现,所以这类高额收益都不要相信,更不要因为和某人熟就一味相信。更不能注册转账。

14、数倍红包返还诈骗:

案例:小吴在微信群看到有人发信息玩发红包返利,发了就会翻倍,一倍、十倍、甚至是百倍。添加了对方后,最初,小吴发送了个10元红包试探,立刻收到了100元,非常激动,询问对方最高能给返多少钱,对方答复说如果转500元就返18888 元。小吴就转出了500元,结果对方说还需要再转400元手续费才能返还18888元。小吴提出不玩了,让对方退还500元,得到答复游戏不能中途退出,她接着再索要500元就被拉黑了。

手段:嫌疑人利用人的贪财心理,以高倍数红包返还形式诱惑受害人关注,并加QQ好友或者微信好友后进一步诈骗。诈骗开端是取得信任,会截图一些伪造的返还记录,也会让受害人享受返还红包的真实感,让其深信不疑。当受害人想要享受最高的翻倍红包时,通常转出的钱将一去不复回,甚至立马被拉黑。

警方提示:上从来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平白无故地白送钱给你的,除了骗子还是骗子。靠自己能力赚钱才是真本事。别因贪小财失了大钱。

广大市民朋友,如果真的遇到类似诈骗,请务必及时报警110,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