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网络促销活动结束,电商产品售后迎来一年内的最高峰。电商带给消费者便利的同时,一些产品因为销售渠道不同、商家售后保障不规范,无法进行正常的售后维修。甚至有部分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产品,售前承诺的全国联保,需要维修时,却困难重重,成了“无处可保”。
调查发现,一些品牌盲目追求销量,在销售中使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宣传语,在产品售后服务上玩起了猫腻。部分品牌的线上和线下销售代理商不同,售后维修渠道并未打通。
一是宣传语与实际情况不符。一些宣称“全国联保”的品牌,售后服务网点其实很少,不少地区根本没有维修点。这些品牌为了销量,在售后问题上“夸下海口”,通过虚假宣传的方式减轻消费者疑虑,当产品出了问题时,却置之不理。
二是电商产品遭到线下维修点区别对待。多位消费者反映,在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需要维修时,经常遇到平台客服将问题推给厂家,厂家又以产品是网上销售为由,将责任推给电商平台。这一线上不愿修、线下不愿管的现象,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网上店铺很多是代理商,和线下品牌直营店的销售渠道不同,型号也不一致,因此维修站点会拒绝维修。这一问题症结在于厂家自身没有统筹协调好线下线上渠道间的关系。
三是免费维修变成收费维修。在一些产品承诺“全国联保”“1年免费维修”的背后,仍有不少猫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出售的商品不符合质量要求出现故障,消费者要求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免费维修变为收费维修不符合相关规定。
电商购物价格可以优惠,服务不能打折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4.08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为3.13万亿元。相关专家建议,随着电商蓬勃发展,在法律对其约束的同时,也要积极引导商家采取措施,通过打通线上线下服务渠道,制定行业规范等方式,形成重诚信、守承诺的行业秩序。
一些商家的虚假承诺等不诚信现象,是一种欺诈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除依据现行法规约束商家外,电商平台可以加强对诚信商家的宣传和推广,为诚信商家颁发诚信经营许可证。此外,市场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可推进商家信用体系建设,把各地消费投诉情况进行量化,通过数值和评级的方式给消费者购物提供参考,引导商家自我约束。
企业应更加注重售后服务体系的打造。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关系到企业品牌形象,企业应在拓展维修网点的同时,统筹好现有售后资源,打通线上线下维修渠道,把所有产品都纳入服务范围。只有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舒心,才能形成口碑效应。
针对消费者购买电商产品遭遇的售后维修难题,消费者网购时要及时保存商家的宣传网页和有关承诺,特别是保存好与商家的购物聊天记录、相关支付信息等资料,并向商家索要发票。一旦发生纠纷,及时拨打经营者所在地的12315进行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3259828-71651-650-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