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农业品牌行动计划(2017-2020年)》日前正式出台,这标志着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品牌行动计划,湖州创建农业品牌强市已经驶上“快车道”。
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加快培育农业品牌建设主体,鼓励农业龙头企业整合资源,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进家庭农场集群集聚,不断强化产业带动能力,提高农产品品牌含金量。同时,加快“电商换市”步伐,积极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特色主导产业快速进入电商领域。
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5309件,其中市级著名商标181件,省级著名商标58件,中国驰名商标2件;拥有农业类浙江名牌产品40个;浙江名牌农产品27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754个,绿色食品182个,有机农产品110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4个,农业品牌创建取得明显成效。
加大政策扶持开展品牌推介
农业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也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早在2013年,市政府就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湖州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若干意见》,着力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建设。
据市农业局产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产品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对运作成效明显的区域公用品牌给予一定奖励。具体来说,对参加行政部门组织的省级以上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免收摊位费,对获得省级名牌、著名商标以及名牌农产品的农业主体给予10万元奖励,对获得市级名牌、著名商标的农业主体给予3万元奖励,对获得市农产品政府质量奖产品给予20万元奖励。
同时,对列入农产品品牌培育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项目立项、用地指标、能源供应、财政贴息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在质量管理、信息咨询、技术帮扶等方面提供优先服务,为农产品品牌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
打造农业品牌强市,离不开湖州品牌农产品“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各类推介宣传活动。 8月初, 2017浙江精品果蔬展销会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全市14家精品果蔬生产主体参展。在展会现场,我市参展的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来上百种新鲜蔬菜、时令鲜果和各类水果加工品,湖州明星果蔬集体亮相杭城。尤其是“四锦黄桃”“许长芦笋”“胥仓雪藕”“玲珑湾火龙果”“城山沟水蜜桃”等明星果蔬刚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杭城市民前来“尝鲜”。同时,湖州四锦果蔬专业合作社、长兴许长蔬菜专业合作社等5家农企获得本届展销会金奖。
为提升湖州农产品品牌知名度,近年来,我市农业部门积极实施品牌农产品“走出去”战略,优先组织品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省农博会等省级以上展示展销活动,提升市场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在产品开发、创意设计、用户体验、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创新,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并利用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构筑品牌农产品宣传网络,传播湖州农产品品牌故事。
培育特色产业 壮大品牌主体
上月23日,长兴县在上海举办了第八届太湖漾荡大闸蟹节活动。活动现场,来自长兴县洪桥镇的管新荣带着自家养殖场里的“明星蟹”参加大闸蟹评选大赛,并一举拿下“状元”。
管新荣告诉记者, 2000年起洪桥镇开始养殖大闸蟹。刚开始,整个镇不超过10户人家养殖。吃过很多苦也走过很多弯路,但因为蟹的价格卖得不错,第一批村民靠着养蟹发家致富。尝到甜头的洪桥村民开始相互取经,逐渐加入养蟹的队伍。镇里养蟹的农户越来越多,养蟹的农户都开始发愁,这么多大闸蟹怎么卖出去?
就在养殖户们一筹莫展之时, 2003年,依托政府力量,长兴县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并推出统一品牌——“漾荡”牌大闸蟹。洪桥镇养蟹之路终于走上正轨。随后,“漾荡”牌河蟹开始迅速占领市场,农民原本卖不出去的河蟹也开始供不应求。 2010年,长兴首届河蟹节顺利开幕,为大闸蟹销售和品牌推广找到一条新思路,“漾荡”牌大闸蟹知名度不断提升,身价也是水涨船高。
近年来,“漾荡”牌河蟹先后通过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并获评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等荣誉。目前,该镇拥有河蟹养殖面积近万亩,并形成一个产值超亿元、惠农上万人的产业。
长兴洪桥“漾荡”牌河蟹的品牌发展之路,是我市积极培育壮大农业品牌主体的一个成功典范。近年来,我市大力培育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品牌,发展壮大一批以品牌农产品生产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向中高端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并充分发挥我市商标品牌指导站作用,引导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申请注册商标、规范使用商标。
同时,通过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基地标准体系、开发优质主导产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等措施,我市进一步发展壮大现有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订单生产、产供销对接、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带动农户产业化经营销售。目前,我市已正式启动“南太湖毛脚蟹”和“湖州湖羊”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作,通过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式创建区域公用品牌,并借助商标注册、标准制定、质量管理、品牌培育、文化挖掘、科技创新等手段,将“南太湖毛脚蟹”和“湖州湖羊”的品牌形象推向市场。
出台行动计划 划定“路线图”
为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我市积极谋划了今后三年的发展蓝图。今年5月,我市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十条意见》,提出了深化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意见。上月初,市政府出台了《湖州市农业品牌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创建农业品牌强市划定了“路线图”。
据了解,行动计划分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5个部分,围绕创建农业品牌强市的总目标,提出了树立湖州农业整体品牌形象、推进品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培育壮大品牌建设主体、提升农业品牌文化软实力等10项重点任务和21项具体目标,并明确了年度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年,湖州基本构建起以提升湖州农业整体形象为目标,以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合作联创品牌和企业自主品牌为主体,以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为动力的品牌培育、发展、宣传、保护体系,形成优势农产品品牌集群效应,创建农业品牌强市。
前不久,安吉县荣获了2017年度“全国十大魅力茶乡”称号,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荣誉的背后,是“安吉白茶”在政府和企业的推广下,品牌认知度明显提高,品牌价值逐年提升。“安吉白茶是安吉农业的特色主导产业。我们对“安吉白茶”一开始的定位就是要打造中高端名优茶,引领全国茶产业。”安吉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赖建红表示,“为全面打响‘安吉白茶’品牌,我们通过系统筹划,创新‘母子’商标品牌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茶农培训,竭尽所能做好品牌建设。”现如今,“安吉白茶”的品牌红利不断显现。今年,“安吉白茶”产值达26.52亿元,品牌价值达34.78亿元,为该县农民人均增收6800元。
打造农业品牌强市,离不开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行动计划》提出,要把农业标准化建设作为品牌建设的根本保障,全面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加大水产、茶叶、蔬菜、水果、畜禽、笋竹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地方标准制订力度,加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推行力度,实行从田园到餐桌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同时,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创建一批“三品一标”生产示范基地,增加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
计划到2020年,我市培育1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产地面积30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200个,新增绿色食品50个,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0家以上,新增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00家以上,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额年均增幅20%以上。
3258088-71646-650-湖州